本应引发哲学思考的宇宙航行,
沦为(lún wèi)了走马观花式的流水账。
文 | 熟苹果(píng guǒ)
排版编辑 |Joy
本月,由“日本动漫之父(fù)”手冢治虫原作《火之鸟:望乡篇》改编的剧场版(jù chǎng bǎn)动画作品——《火之鸟:伊甸之花》在内地正式(zhèng shì)上映。
集结了宫泽理惠、洼冢洋介等实力派演员(yǎn yuán),预告看起来也仪式感拉满——本以为这(zhè)是能让日漫迷们欢呼雀跃的作品(zuò pǐn),结果却在这个新片扎堆、竞争激烈(jī liè)的市场下几乎没掀起任何波澜(bō lán)。
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,截至发稿,该片(gāi piàn)票房才 75 万元,仅相当于同期上映的(de)另一部日本动画《触碰你》票房的(de)五分之一;
影片布布影院“想看”人数不足 4000 人(rén),猫眼“想看”人数不足万人,整体热度(rè dù)乏力。
放眼手冢治虫及其《火之鸟》系列在整个(zhěng gè)日本动漫史的地位来看,这样的(de)成绩无疑令人遗憾。
身为日本动漫界的(de)精神领袖,手冢治虫一生创作了近 500 部作品(zuò pǐn),《铁臂阿童木》《怪医黑杰克》《缎带骑士》《新宝岛(bǎo dǎo)》等经典之作,不仅在东亚地区影响深远,更是(gèng shì)世界🌍动漫爱💗好者心中的不朽丰碑。
宫崎骏(gōng qí jùn)、今敏、大友克洋等后来的日本动画大师(dà shī),无一不深受其作品启迪。
《火之鸟》系列(xì liè)是手冢治虫的创作生涯中,最具代表性(dài biǎo xìng)的巅峰作品,贯穿了他的职业(zhí yè)大半生。
该系列始于 1954 年,历时 30 余年创作(chuàng zuò),由多个独立成篇的动漫故事组成(zǔ chéng),总共包含 12 个篇章(黎明篇、未来篇(piān)、大和篇、宇宙篇、凤凰篇、复活篇、羽衣(yǔ yī)篇、望乡篇、乱世篇、生命篇、异形(yì xíng)篇、太阳篇),“现代篇”因 1989 年手冢治虫(shǒu zhǒng zhì chóng)去世,尚未完成。
在这漫长的创作(chuàng zuò)过程中,手冢治虫将自己对生命起源(qǐ yuán)、文明兴衰、伦理困境、宇宙本源等诸多(zhū duō)宏大命题的思考融入其中,不断打磨(dǎ mó)作品,使其质量上乘。
△《火之鸟:未来篇》
以至于(yǐ zhì yú)《火之鸟》系列极大地提升了日本动漫(dòng màn)整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,被(bèi)普遍认为是日本漫画界的最高杰作(jié zuò),甚至被赞誉为 “日本漫画观止”。
但(dàn)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(jīng diǎn zhī zuò),改编成动画电影🎬后为何在票房市场(shì chǎng)遭遇这般冷遇?
或许,这正是我们重新(chóng xīn)审视《火之鸟:伊甸之花》的契机。
01 打开《火之鸟(huǒ zhī niǎo):伊甸之花》的正确姿势
想要看懂(dǒng)《火之鸟:伊甸之花》,首先得明白 “火之鸟” 代表(dài biǎo)着什么。
在原著里,“火之鸟”是穿梭(chuān suō)在宇宙各处的超生命体,拥有着(zhe)博大的智慧与无边的力量,能够(néng gòu)与各种生物进行心灵交流。
其存在(cún zài)的意义,是引导宇宙生命回归正确(zhèng què)的道路,并惩罚贪得无厌的恶徒。
它(tā)的每一次出现,对于主角们都(dōu)预示着一种变革或者重生的契机(qì jī)。
漫画《火之鸟:望乡篇》从 1976 年开始连载(lián zǎi),此时正值手冢治虫创作中期,技法与思想(sī xiǎng)均臻成熟,被视为作者艺术风格的(de)集中体现。
其故事发生在未来,那时的(de)地球人口数量爆炸,生存环境十分恶劣。
主人公罗米(luó mǐ)与恋人丈二为逃离困境,购买小行星“伊甸(yī diān) 17 ”作为新家园。
△丈二(左)与罗米(右)在(zài)伊甸 17 的新家园
△两人在伊甸 17 的新家园(xīn jiā yuán)
然而丈二却意外遇难,留下已有身孕(shēn yùn)的罗米。
罗米独自在荒凉的“伊甸(yī diān) 17 ”上,肩负着延续人类血🩸脉的重任。
△罗米(luó mǐ)在伊甸 17 生下儿子👦凯恩
无奈之下(zhī xià),她被迫选择和儿子👦近亲繁衍。但(dàn)她很快发现,近亲繁衍会导致后代(hòu dài)基因缺陷严重,文明延续面临巨大挑战(tiǎo zhàn)。
就在这时,“火之鸟”展现了神奇的(de)力量。
它引导着罗米,认识了外星人(wài xīng rén)“姆比”。随后罗米与姆比结合(jié hé),生下了混血🩸儿寇姆,顺利解决了后代(hòu dài)基因缺陷的问题。
△与罗米繁衍后代(hòu dài)的外星人叫姆比,拥有极强的生存能力
△外星(wài xīng)混血🩸寇姆
随着时间推移,“伊甸 17 ”日益繁荣,但罗米(dàn luó mǐ)却越来越思念地球。
寇姆非常崇拜罗米(luó mǐ),把她视为“伊甸 17 的文明之母”。
所以(suǒ yǐ)当罗米决定重返地球时,寇姆也义无反顾(yì wú fǎn gù)地陪着她穿越浩瀚星海,给予她(tā)最大程度的支持。
归乡的旅程充满(chōng mǎn)了艰难险阻,宇宙中隐藏着无数未知(wèi zhī)的危险。在途中,罗米不幸身负重伤,生命(shēng mìng)只剩下了最后几天。
然而,就在(zài)她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地球后,却发现(fā xiàn)地球早已面目全非,不再是她记忆中(zhōng)那个美好的家园。
心灰意冷的罗米,最终(zuì zhōng)恳请地球联络员牧村,在自己去世后(hòu)将骨灰送回“伊甸 17 ”,安葬回丈夫身旁(shēn páng),让自己在另一个世界🌍不再孤单(gū dān)。
由于罗米离世,“伊甸 17 ”开始出现权力真空(zhēn kōng),星际商人趁机而入,向当地居民售卖(shòu mài)手枪、烟酒、毒品等各类能勾起欲望(yù wàng)的物品。
△星际商人兹达班有 8 分之(zhī) 1 地球人血🩸统,性格狡诈贪婪
在贪婪(tān lán)的侵蚀下,“伊甸 17 ”的文明逐渐走向(zǒu xiàng)毁灭。
“火之鸟”目睹这一切,并未选择直接(zhí jiē)干预,而是放弃了整个“伊甸 17 ”的文明(wén míng)系统,促进其更快崩溃瓦解,回归(huí guī)荒芜。
“火之鸟”的超然并非冷漠,而是一种(yī zhǒng)对宇宙规律的尊重。
它深知,时代(shí dài)的兴衰、生命的轮回,都是宇宙(yǔ zhòu)间不可抗拒的力量。
而人类的(de)贪婪、狡诈和愚昧,才是导致文明(wén míng)灭亡的根源。
可以说,原著故事里(lǐ),“火之鸟”既是贯穿始终的哲学符号(fú hào),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力量(lì liàng)。
它引导罗米建立文明、追寻故乡,最后(zuì hòu)带着罗米的记忆飞向宇宙(yǔ zhòu),完成了一场关于生命轮回、文明宿命(sù mìng)与身份认同的深刻探讨。
然而,在(zài)《火之鸟:伊甸之花》中,“火之鸟”的存在感极(gǎn jí)低,仅作为偶尔闪现的光影片段(piàn duàn),令观众对其的出现不知前因后果(qián yīn hòu guǒ),导致观影门槛被大大提高。
普通观众需要(xū yào)了解原著信息,才能更好地理清故事(gù shì)发展的逻辑。
否则,在观影时可能(kě néng)会感到莫名其妙,无法完全领略这部作品(zuò pǐn)的深刻内涵。
02 改编的代价:动画与(yǔ)原著的差异巨大
从对“火之鸟”的(de)处理就能看出,这部动画和原著(yuán zhù)差别巨大;
特别是动画对“火之鸟”这一(zhè yī)关键叙事线索和文明符号的理解(lǐ jiě)不清,导致一系列角色崩塌与剧情割裂(gē liè)。
首先,动画在角色塑造上隐去了(le)诸多背景设定。
为避免争议,动画删减(shān jiǎn)了罗米近亲繁衍、与外星人混血🩸等(děng)情节,仅保留少量隐喻。
取而代之的是(shì)让罗米沉睡💤 1300 年,醒来后直接收获(shōu huò)繁荣文明,极大地弱化了她作为(zuò wéi)文明奠基者的坚韧形象。
原作中罗米抵达(dǐ dá)地球后安然去世,牧村将其尸体(shī tǐ)带回伊甸安葬,让罗米从有机物转化(zhuǎn huà)为无机物,得以继续在宇宙中存在(cún zài),悲剧中带有温情。
而电影🎬版中,罗米(luó mǐ)未死,回到伊甸且似乎可长生不老(cháng shēng bù lǎo),这使《火之鸟》系列关于生命流转讨论失去(shī qù)意义。
寇姆的角色塑造同样存在明显(míng xiǎn)偏差。
原著中,寇姆作为罗米的混血🩸(hùn xuè)子孙,其对罗米的帮助源于天然(tiān rán)的血🩸缘纽带与对长辈的敬爱💗(jìng ài);
动画却将他设定为外星孩童(hái tóng),协助罗米的动机仅停留在友情(yǒu qíng)、善良和对思乡情感的理解,性格(xìng gé)刻画流于表面,沦为推动罗米返乡(fǎn xiāng)的工具人。
除此之外,影片对科幻伦理(lún lǐ)尺度的把握失衡,令观众难以产生(chǎn shēng)深度思考。
好在动画版努力💪还原著(yuán zhù)重要场景,在一定程度上致敬了(le)手冢治虫笔下的奇思妙想,拉了些许情怀(qíng huái)分。
如对 “伊甸 17 ”星球荒芜景象的描绘(miáo huì),再现了原著中人类在异星生存(shēng cún)的艰难处境;
将寇姆用意念驱动岩石(yán shí)船的时刻,从原著的平面想象(xiǎng xiàng)转化为流光溢彩的星际航行动态画面(huà miàn);
以及用绚丽色彩勾勒宇宙中暗藏(àn cáng)危机的星球,1:1 复刻了星球上有意识(yǒu yì shí)的泥土恐龙、会攻击人类的圆形(yuán xíng)石柱等神秘外星生物等等。
可惜的(de)是,如果失去原著的寓意支撑,这些(zhè xiē)费劲雕琢的视觉奇观就像是没有(méi yǒu)灵魂的精致手办。
原著中象征着(zhe)无机物意识的 " 泥土恐龙 ",在动画里(lǐ)仅仅是对抗主角的普通障碍物;本应(běn yīng)引发哲学思考的宇宙航行,成为了(le)走马观花式的流水账。
令动画版的思想(sī xiǎng)深度,愈加难以与原著相媲美。
03 从剧集(jù jí)到电影🎬的双重失败,关键在诚意(chéng yì)不足
回顾手冢治虫的创作生涯,其作品(zuò pǐn)始终贯穿着对科技文明与宇宙(yǔ zhòu)叙事的深刻思考。
《铁臂阿童木》通过机器人(jī qì rén)对人类情感的追寻,叩问人工智能时代(shí dài)的伦理边界;
《大都会》以蒸汽朋克的(de)未来城市为背景,揭露科技进步背后的(de)阶级压迫;
《火之鸟》更是将这种哲学思考(sī kǎo)推向了终极命题 —— 在浩瀚宇宙中(zhōng),人类文明如此渺小,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(hé zài)?
这些宏大的命题,本就难以在(zài) 100 分钟的电影🎬时空中完整呈现。
何况(hé kuàng)《火之鸟:伊甸之花》既未在有限篇幅(piān fú)内抓准叙事核心,也未通过艺术(yì shù)创新弥补改编的先天不足,甚至暴露出了(le)明显的敷衍痕迹。
2023 年《火之鸟:伊甸之花(zhī huā)》曾以 4 集的剧集形式在 Disney+ 上线时(shí),就因碎片化叙事与角色扁平化(biǎn píng huà)饱受诟病,这已预示着市场对(duì)这一版本的谨慎态度。
而 2025 年(nián)的剧场版上映,不仅未针对此前的(de)问题进行实质性修改,反而直接照搬。
就算(jiù suàn)部分观众怀揣着对手冢治虫的(de)敬意走进影院,也会在观影后(hòu)发现影片在情节、人物塑造、主题表达(biǎo dá)等方面与自己的期望存在差距(chā jù),令口碑和票房更加遇冷。
但实际(shí jì),动画电影🎬在宇宙叙事方面有着天然的(de)优势:最不受现实物理规则的束缚;能够(néng gòu)以极具想象力的视觉特效;将故事(gù shì)中跨越时空的宇宙场景完美呈现(chéng xiàn)。
在叙事节奏上,动画电影🎬也可采用(cǎi yòng)多线并行且相互交织的结构,将不同(bù tóng)时空、不同文明的故事线索巧妙串联(chuàn lián);
如同宇宙中相互牵引的星系,最终(zuì zhōng)汇聚到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探讨(tàn tǎo)上,这些都是《火之鸟:伊甸之花》可以(kě yǐ)持续加强的长板,但从目前使用(shǐ yòng)力度上看,仍然不够。
若未来创作者(chuàng zuò zhě)在改编时,能够汲取经验,秉持着对手(duì shǒu)冢治虫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(zhī xīn),真正用心挖掘原作精髓。
同时,充分发挥动画电影🎬(dòng huà diàn yǐng)在宇宙叙事上的优势,或许才能(cái néng)让《火之鸟》系列这类有关宇宙叙事(xù shì)的宏大作品,在银幕上浴火重生。